二次世界大戰時可能沒有那個國家,像德國那麼熱衷於發展使用半履帶車了。小至Sd.Kfz 2半履帶摩托車型,大到18噸的Sd.Kfz 9 -Famo,幾乎囊括了所有前線勤務、及輕型戰鬥車輛。基本上,德軍的半履帶車輛都是基於相同的構想與基本設計-----兼具行駛操控的靈活性及戰場的越野能力,根據不同的戰術需求,設計不同承載能力的底盤。基本上,這一系列半履帶車輛,前輪只具備轉向功能,路上行進操控較單純靈活。

Sd.Kfz 11,Sd.Kfz 251的底盤幾乎一樣,主要動力來源是前置的Maybach 梅巴赫水冷式64.17 公升100馬力的 HL 42 TRKM 汽油發動機 ; 變速箱則是Hanomag漢諾馬 U 50,前進4段倒車1 ; 時速52.5Km,涉水深度為0.5M

雖然履帶底盤具備轉向操控能力,但一般較小的轉向仍由前輪控制,不過如果前輪轉向幅度太大,則履帶底盤將自動煞車,避免翻車意外。

Sd.Kfz 11 有兩種不同的車斗,一種是砲兵專用型式,彈藥艙介於駕駛座與乘員艙之間,可從車兩邊打開,還可以調整架構,以便運送不同的彈藥 ; 至於後座兩邊則各有長凳,可搭載6名成員。

另一種則是工兵型的車斗,有三排長凳,後是置物箱,外型常看到拖88砲的Sd.Kfz 8 半履帶車類似,只不過小了一號。

本件作品原組件為AFV CLUB 多年前出品的 Sd.Kfz 11/4 ,此型為給使用15 cm NbW 41 多管火箭單位的型式 ; 基本外型與砲兵型類似,可以搭載10.5cm的迫擊砲彈或15cm36枚)和21cm10枚)的火箭彈 。

 零件分模還是一樣的細緻,組裝上除了把不是很明顯的分模線刮一刮外,沒什麼特別的技巧。倒是在上色想定方面,斟酌再三 ; 參考了一些當時照片,大部分是在東線戰場,多半是德軍灰塗裝,所以最後決定以此為準。

基本色以郡是(GUNZE)的油性C40號德軍灰為基礎,先打底,再加白色(約14)調淡噴主色,然後再以前述主色調淡約10%當受光面顏色,最後再更進一步調淡約10%當高光色 ; 然後再以小心的以C40畫上掉漆,貼上水貼紙後噴上一層薄薄的透明漆(我習慣用半光澤噴罐,要小心白化喔); 接下來就是用仙盈的舊化劑,混合一點點深咖啡色油畫顏料來漬洗 ; 基本上到這裡就已經是一件清爽的作品了。至於賦予作品更多生命感的舊化(Weathering)我多半藉助粉彩、油畫顏料、溶劑、補土、矽沙交互運用,筆隨意走,重點是少量多次,寧可不及,不要過重,視需要再補強,盡可能營造層次感。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pman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