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中、防台,還是典範移轉?(台海欠安美日駐軍與那國)
針對美日即將駐軍與那國島(與先前美國空軍部署下地島),台灣內部有防中、防台等兩種解讀;前者立基於傳統圍堵思考,後者則預期台灣成為中國一部份,可謂仁智互見。但細看美軍部署於與那國島的是阿帕契攻擊直昇機,不免驚覺:此舉並非強調制空權,而是台灣喪失制空權後本島防禦戰及隨後護僑、撤僑的備案,這又和AIT未來的新館有著密切關係。台海看起來不是更安全,反而是更險峻了。
國際關係上,一方卑躬屈膝推升了對方的期望,終至怒起戰端的例子比比皆是,西歐各國對威廉二世與納粹德國的忍讓就是,故馬政府無止境的親中拒日,長遠來說無法使台海更安全。這是他在受國務院讚賞之餘,美國反進行積極性軍事部署的弔詭。
正確理解國際關係的層次感,是非常重要的。戰後西方世界以美英(加)為「軀幹」(第一層),加上德日本為其左右「雙臂」(第二層)各自驅動鄰近地域(第三層),層層套疊出60年的權力圖像,而台灣與韓國只能排到第三層。不可諱言的,由於韓國(加上駐韓美軍)對中日兩國的樞紐作用,台灣的重要性又在韓國之後。小國的立場選擇常身不由己,連日韓也很難躲過這殘酷的現實,何況是地位未定的台灣。台灣若不是從屬於美國就是中國,這是很難超脫的現實--其驅動力是美國想維持「美日安保聯盟」或別抱「美中天然夥伴」。這又與第二層各有「德-法」、「日-中」的對峙密切相關。
台灣未來會如何?不僅是台灣人焦慮萬分,連日本人對台灣甚至對自身都疑惑不已。
做為戰敗國的德日,以被植入眾多美軍基地為代價,加上戰後鉅資挹注的復興,成為戰勝國美英(加)的雙拳。由這分析便知,美國的全球地位是以二場世界大戰盟主的身份打造出來的;放棄這地位,即為其百年政經軍基業全面崩潰的開始,國際關係也將退回十九世紀無主軸、戰端紛雜的格局。因此,美國頂多從超強(全面掌控)蛻變為共主(全球封建合作)而不至於無端放棄,其「典範移轉」的出發點就是北約與美日安保等現有架構。從這裡看,就可略微體會歐巴馬政權採用的「靈巧力」(soft power)的端倪。
不過,大凡兩國友好關係的基礎,最佳狀況是文、經、軍三面向完全契合,過去60年台灣與美國(以及日本)就是這狀態;假使文經與軍事產生錯離,如馬政府急推「視正書簡」與ECFA等「文經傾中」之餘還想維持台海中線,必將混淆上層美日中的敵我分寸,導致不可測的後果。即便馬英九所言過去八年鎖國屬實,仍不應以片面急行軍的方式做想像性的彌補。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趁馬英九在出國時拋出「開放台灣海峽中線」與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」,就是過去一年「快速和解」與「文經錯離」的後果,下一步必然牽動美日上層結構的動向。
台灣人對馬政府所為、美日部署動態與美中高層夏日會談無須悲喜過度,培養具層次感的觀察力才是首要。
轉載自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9/new/jul/6/today-o1.htm
留言列表